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,但是並不影響您獲取本網站的內容
 
 
 
剪輯報導
107/05/17
 

 南部烏腳病地區 膀胱癌發生率更高

資料來源:台灣新生報─ 20180517 上午1200

台灣每年新增2千多名膀胱癌患,其中8成為60歲以上,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江博暉理事長表示,膀胱癌約有5~30%表淺性癌會發展成侵犯性深層癌,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登記顯示,膀胱癌好發於60歲以上,男性居多,是男性癌症第八名。

根據台灣癌症登記檔1979~1999年統計,以尿路上皮癌發生率來看,台灣的膀胱癌發生率是每十萬人口有6.9人,而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(包括腎盂、輸尿管等部位)的發生率每十萬人口有2.7人;但以南部烏腳病地區(北門,學甲,布袋,義竹)來看,膀胱癌發生率高達每十萬人口有27.3人,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也有14.1人,幾乎是21,南區罹患人口數比北區高。

尿路上皮癌復發風險高,高達78%患者在5年內有復發的危險,一旦發生轉移,5年的存活率只剩5%。過去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僅有放療、化療,不過由於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多數已有腎功能不全的狀況,無法完成化學治療療程,臨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武器。

Anti-PD1免疫抗癌藥物使用於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,在今年34月同時通過第一線及第二線適應症,江博暉理事長指出,根據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(NEJM)發表研究,Anti-PD1免疫療法第三期臨床試驗針對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,整體存活期為10.3個月顯著高於化療藥品組別,而持續追蹤2年整體存活期比例27%亦顯著高於化療藥品組別,是目前第一個有大型臨床試驗證明免疫療法優於現行化學治療。

另外,另一個刺胳針醫學期刊(Lancet)第二期臨床試驗中發現,Anti-PD1免疫療法針對無法使用順鉑類化學藥物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,若一線就開始使用Anti-PD1免疫抗癌藥物治療,超過8成以上的尿路上皮癌患者,藥物有效持續反應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,其藥物反應率達29%,且使用Anti-PD1免疫療法治療副作用更小於傳統化療,對於年長者以及腎功能不全、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者而言,治療副作用較小可幫助維持生活品質,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療新曙光。

江博暉提醒,儘管相較傳統化療,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較小,但由於免疫療法是一種透過病人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,因此也有可能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病人的正常器官或組織,如免疫媒介性肺、結腸炎等,而有時這些問題會造成嚴重或致命的威脅甚至導致死亡。其他最常見的相關不良反應為疲倦、搔癢、皮疹、便秘、噁心、腹瀉、以及食慾降低等。

 
  回上頁